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JTGT債權資產轉讓產品》
規模:5億元(周二、周五計息)
認購預期收益:
一年期
30萬—100萬—300萬
8.8%—9.2%—9.5%
二年期
30萬—100萬—300萬
9.2%—9.5%—9.8%
認購金額30萬元起(金額增加額須為1萬元整數倍)
①成都xx建設有限公司為本項目提供了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的限連帶責任擔保,并向持有人和管理人出具《擔保函》
②本項目的基礎資產為xx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價值6.72216億元對成都TFSCHM投資有限公司的應收賬款用于質押擔保。
金堂國投
新聞資訊:
主要成果與結論意見
1.5礦權登記情況 說明各地質勘查單位及礦山等在預查區內的礦權登記項目、面積、范圍及地理座標
2 區域地質及成礦特征 2.1區域地質背景 重點闡明大地構造位置及區域構造單元劃分,并較詳細敘述各構造單元的地質特征(含地層、構造、巖漿活動及變質作用等),有條件時(能收集到資料)應闡述區域地球物理場、地球化學場和遙感信息特征及其與區域構造環境的關系(本節要避免泛泛羅列地質資料,力求文字精練,緊扣主題)
2.2預查區成礦地質條件 若調查區內有幾個找礦區,應分別敘述
2.2.1簡要敘述區內地層、構造、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及與成礦的關系
2.2.2敘述區內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重砂等異常特征及其與成礦的關系
2.2.3根據區內已知礦床(點)、礦化點等成礦信息,闡述區域礦產分布、礦化類型及礦化特征,分析重要礦化類型的成礦地質條件、找礦標志及相關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征
闡明區內已知礦床(點)的礦體形態、規模、產狀、空間關系、分布特征、礦石共生組合特征,礦石礦物組成、含礦圍巖蝕變特征等
3 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 3.1總體思路和總體工作部署 根據目的任務和區域礦產特征,提出有針對性的總體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則,如區域展開、重點突破,綜合找礦綜合評價,廣泛應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等
對不同層次及各類地區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包括各地區礦產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區域地質調查、面積性物化探掃面、各類礦點檢查和異常查證,成礦條件研究等
3.2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 3.2.1路線地質調查 說明路線地質調查方法選擇的依據、技術要求以及側重解決的地質問題
3.2.2地質填圖(或遙感地質填圖) 說明地質填圖方法的選擇及依據、范圍、面積、比例尺、剖面地點的確定、填圖精度的要求等方面技術要求以及側重解決的地質問題
3.2.3槽井探工作 說明種類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規格及質量要求
3.2.4物化探工作 參照《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項目設計編寫提綱》 3.2.5地化剖面測量 參照大比例尺化探測量工作的有關規范、規定,說明地化剖面測量方法的選擇依據、比例尺、精度、剖面地點的確定等方面技術要求以及側重解決的地質問題
3.2.6礦點檢查 說明礦點檢查方法的選擇依據、技術要求以及側重解決的地質問題
3.3異常查證 異常查證擬采用方法、查證程度,提交異常查證的成果圖件等
3.4室內資料綜合整理 原始資料的檢查驗收方法與技術要求,資料整理方法與要求,數據處理方法的選擇要求及依據,主要圖件的編圖方法,報告編寫內容格式及要求
3.5設計工作量 詳細說明計劃實物工作量
4 預期效果 說明通過本次工作預期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提交成礦預測區或普查基地個數,提交報告、圖件等及其它資料),提交成果時間等
5 設計預算 詳細進行設計預算(格式見設計預算格式) 6 組織管理與保證措施 6.1設計所需人員組成
6.2生產所用設備及主要材料計劃
6.3進度及時間計劃安排
6.4質量保證、生產安全、組織措施等
7 設計附圖 7.1區域地質圖(或遙感解釋推斷地質圖)(1:20萬-1:5萬) 7.2調查區礦產地質暨工作部署圖(1:20萬-1:5萬) 7.3區域或礦區物、化探成果圖(1:1萬-1:20萬) 礦產資源普查項目設計編寫提綱 第一章 前言 1.1 目的任務 說明任務來源、主要工作內容、要求、工作周期及成果提交時間等
1.2 位置、范圍 簡要說明普查區位置、地理坐標、范圍、面積、行政區劃等
1.3 自然地理與經濟概況 簡要說明普查區地形、地貌、水系、氣候概況、交通條件、供水、供電及社會經濟概況
1.4 以往地質工作程度 1.4.1 以往區域工作情況 簡要介紹區內開展的各種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化探、物探(包括區域重力、磁法、航空電法、航空能譜測量等)、遙感地質等,并對其成果作簡要評述
1.4.2 以往地質工作 簡要說明已進行礦產勘查區(含我司以往工作)的工作性質、工作程度、投入的主要實物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與本次普查相關的礦區,應附已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量表及主要工程分布圖
對已提交的成果應予以表述
對已經涉及本次普查的科研工作要重點說明其成果及重要結論
對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影響區內找礦突破的關鍵性地質問題和可能的解決途徑,應結合本次工作的目標任務加以詳述
1.4.3 礦權設置情況 說明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在普查區內及周邊的礦權登記項目、面積、范圍、地理坐標
第二章 地質特征 2.1 區域成礦地質條件 主要從地質構造背景和成礦條件分析說明工作部署的依據
重點闡明區域地質背景、地球物理和地區化學特征、遙感地質特征、區域礦產分布及成礦規律
(本節要避免泛泛羅列地質資料,力求文字精練,緊扣主題
) 2.2 普查區地質特征 本節是普查設計的主要依據,重點放在與成礦有關的地層、構造、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地質特征上
2.2.1 地層 地層時代、層序、分布、巖性、厚度、產狀、接觸關系以及對成礦的控制作用等
若為沉積礦床,應重點闡述與沉積作用有關的沉積類型、沉積相模式及沉積成礦作用
2.2.2 構造 褶皺、斷裂、破碎帶等的性質、規模、特征、分布情況以及對成礦的控制作用等
如礦床主要受構造控制,應重點分析控礦構造類型及性質特點
2.2.3 巖漿活動 巖漿巖的種類、分布形態、產狀、規模、相互關系及其與礦床的聯系
若為巖漿礦床,應重點分析巖漿巖巖性、巖相分帶、侵入模式等
2.2.4 變質作用 重點闡述變質巖的種類及其變質作用、蝕變特征以及與成礦的聯系等
2.2.5 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征 闡述普查區內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異常特征及其與成礦作用的關系
2.2.6 礦床地質特征 a、礦脈(礦化帶)特征 闡述礦脈或礦化帶的數量、形態、規模、產狀、分布特征,礦物共生組合、礦化蝕變等特征
b、礦體特征 礦體的形態、規模、產狀、空間位置、分布特征,礦物共生組合、礦石品位、礦物成分、化學成分、圍巖蝕變等特征
c、礦石加工、選冶性能 對礦石的加工選冶性能作初步的了解判斷
第三章 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3.1 總體工作部署 設計的總體工作思路、布置原則,工作方法、手段的選擇、各項工作的基本任務
對跨年度的設計,說明各年度工作安排的主要工作內容和工作量,尤其是當年的工作安排
3.2 工作方法及技術要求 3.2.1 地質填圖 說明填圖的比例尺、范圍、面積、剖面測制點的選擇、填圖精度要求及方法的選擇
要說明和礦脈(或礦體)、礦化帶、含礦層、標志層、及與成礦有關的巖石、構造、圍巖蝕變等現象的觀察內容、方法
3.2.2 槽井探 說明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規格、工作量、施工順序、質量要求
3.2.3 坑探 闡述坑探工程施工目的、布置原則、工程間距、規格、工作量、施工順序、技術質量要求
3.2.4 鉆探 闡述鉆探工程的布置原則、工程間距、規格、工作量、施工順序、質量要求
說明鉆孔結構、鉆進方法、取心、測斜、封孔方法等
3.2.5 物、化探 闡述物化探工作的任務及方法選擇的依據
分別說明所采用的物、化探工作任務、工作范圍、面積、測網(采樣)密度及施工順序、精度要求
必要時可編制物化探勘查專項設計
3.2.6 采樣與化驗 闡述采樣的種類、方法、規格、數量、采樣點的布置原則,樣品分析、鑒定、測試項目、檢查分析的數量以及承擔的單位
3.2.7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 說明在普查工作中應進行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工作
如水文地質測繪、地表水地下水動態觀測、鉆孔水文地質觀測、礦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氣象資料收集與觀測的方法、技術要求、工作量等
3.2.8 地形測量與地質工程測量 簡要說明地形測量、物化探測網、地質工程測量的部署、工作量、各項限差及精度要求等
3.2.9 礦石選(冶)性能試驗與評價 說明普查中對礦石可選性資料獲取的方法
對于組分復雜,礦物顆粒較細,在國內尚無工業利用成熟經驗的礦產,應進行可選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實驗
3.2.9 設計工作量 列表說明計劃實物工作量
跨年度的設計分年度分別列表說明
第四章 費用預算 詳細進行設計預算
內部項目可按當地價格預算,需申報國家的項目按《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預算暫行辦法》編寫
第五章 組織管理與保障措施 5.1.1 設計所需人員組成,主要設備與材料計劃
5.1.2 生產進度與時間計劃安排
5.1.3 保證質量、安全生產、組織管理等的措施
第六章 預期效果 說明通過本次工作預期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提交的推斷內蘊經濟資源量和預測資源量、提交報告及相關圖件附表等),提交成果的時間等
附錄: 普查設計附圖 1、交通位置圖(可作插圖) 2、區域地質礦產圖(1:20萬——1:5萬) 3、區域(普查區)物化探異常圖(1:20萬——1:1萬) 4、普查區(地形)地質圖(1:1萬——1:2千)(含礦權登記范圍) 5、勘探線設計剖面圖、坑道設計平面圖(有設計鉆探、坑探礦區) 礦產資源詳查、勘探項目設計編寫提綱 一、前言 (一)目的任務: 1.說明上級機關下達的任務以及生產建設對工作地區或礦區的具體要求
2.說明設計的目的并具體地提出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物化探等各種技術方法予期完成的主要地質成果和專題研究成果
勘探礦區,還需說明以往探明的各級礦產儲量及本次設計增長和累計達到的儲量
可供礦山建設設計的勘探礦區,必須說明礦產工業指標的依據
3.規定各項工作(野外和室內)完成的期限及提交地質報告的名稱和日期
(二)地理、經濟條件: 1.工作地區的名稱、行政區劃、地理座標、圖幅、范圍和面積
2.工作地區的主要交通情況、距最近主要城鎮及工礦企業的距離
3.工作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類型、水系、切割程度、覆蓋情況、絕對高度及相對高度、地震情況以及對工作有影響的氣候條件(氣溫變化、封凍情況、雨季、風力和其它特殊情況)
4.工作區內的工礦企業、電源、飲用水及工業用水、生活用品的供應及勞動力情況
上述內容中,與工作無關系或關系不大者,可不寫或少寫
(三)以往地質工作評述 1.按時間先后簡要敘述以往所進行的各種主要地質工作和礦山開采情況以及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
2.綜合評述以往地質工作成果的質量,指出工作地區已經達到的工作程度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礦權登記情況 說明勘查區內礦權登記項目、地理坐標、面積、范圍
二、地質特征 本節是從地質礦產方面說明布置工作的依據
著重說明與設計的目的任務密切相關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等特征
避免泛泛羅列資料和敘述一些不必要的內容
如系普查設計,應著重說明區域地質礦產的分布、區域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標志;勘探設計則著重說明礦床地質特征
一般要闡明的內容是: (一)工作區的地層、構造、巖漿巖、礦產及與成礦密切相關的沉積作用、火成作用、變質作用、風化淋濾及次生富集作用等
需要時還應敘述地質發展史
(二)礦體的產狀、形態、規模、空間位置、分布和埋藏情況
(三)礦體的圍巖特征:如巖石類型、物質成分、含礦性及圍巖蝕變等
(四)礦石的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結構構造、類型、品級及其分布規律
(五)礦石的主要有益組份、伴生有益組份和有害組份的賦存狀態、含量及變化規律
共生礦產的形態、規模、分布規律和礦物物質組份、含量及其變化規律
必要時還要敘述礦石的物理性質和加工技術特性
(六)礦床成因及遠景
(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征
(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特征和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三、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根據設計的目的、任務、要求與工作地區的具體條件,確定總體工作部署
詳細說明各項工作的具體布置、工作方法(其中包括航空地質、遙感技術等)、技術要求、技術措施,工作量及施工順序
(一)說明設計的總體工作部署、布置原則、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選擇、各項工作的基本任務
勘探設計還應說明礦區(礦床或井田)邊界的劃定、勘探工程的布置原則與間距的確定、控制程度與研究程度、勘探深度和儲量計算深度以及予期提交的各級儲量的分布范圍
列表說明予期新增、升級的儲量和各項工作的總工作量及年度、季度計劃完成的工作量
對地質條件比較復雜或工作量很大的礦區的工作部署應進行不同方案的研究和比較,從中選擇最佳的工作方案
簡要說明不同方案的特點及最佳方案的選擇依據
(二)地質填圖: 說明填圖比例尺、范圍、面積、圖幅編號、剖面測制地點的選擇、地層層序的建立和對比、填圖的精度要求、填圖方法的選擇
對礦體、含礦層、礦化帶、標志層及成礦有關的巖石、構造、圍巖蝕變和其它地質現象所采用的專門方法
如系普查、勘探砂礦、淋濾礦床和近代湖沼、河流中的沉積礦床,還應填制第四紀地質圖及地貌圖
在利用物化探成果、航空地質與遙感技術資料進行地質填圖時,應在設計中提出初釋成果并簡要說明各類解釋標志,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檢查、驗證與成圖的方法、精度與成果
(三)坑探工作: 說明各類坑探工程(探槽、淺井、平巷、斜井、豎井)的具體任務、布置原則、規格、工作量、施工順序、質量要求
平巷、斜井、豎井等重型坑探工程,還應說明其具體布置以及掘進、支護、運輸、通風、防塵、排水、照明等方法
(四)鉆探工作: 說明鉆探工程的布置原則、工作量、施工順序、質量要求及保證工程質量、提高效率的技術方法(巖石可鉆性等級、鉆孔結構、鉆進方法、沖洗液及取心、測斜、封孔方法等)
巖心鉆探的質量要求,應根據國家頒布的規定,結合礦區地質條件提出具體的要求,但不能降低質量標準
(五)采樣與試驗工作: 說明采樣的種類、方法、規格、數量、采樣點的布置原則、樣品縮分系數(k值)的確定、樣品加工程序及樣品分析、鑒定、測試項目、檢查分析的數量以及承擔的單位
為研究選礦(冶煉)性能、選礦方法、礦石礦物的物理機械性能、加工方法和步驟所采取的實驗室試驗(初步可選性試驗、詳細可選性試驗、擴大試驗)及建筑材料和冶金輔助原料的加工技術試驗等樣品,應具體說明試驗的種類、目的要求、采樣位置的選定及依據、采樣的方法、數量、期限及承擔試驗的單位
一般在詳查階段進行初步可選性試驗,但對新礦種、新類型和礦石組分比較復雜的礦床,在普查階段就要進行初步可選性試驗
詳細可選性試驗多在勘探階段進行
為保證樣品具有代表性,滿足試驗要求,設計時或勘探過程中應與生產、設計和負責試驗單位共同研究樣品的重量、采樣方法、采樣原則及要求
必要時另行編制采樣設計
(六)物、化探工作: 說明物、化探工作的地質任務及工作地區、工作方法的選擇依據
分別敘述所采用的各種物、化探工作的具體任務、工作范圍、面積、測網(采樣)密度及施工順序
按照有關規范(規程)的規定,確定各種方法的精度要求、工作條件、工作步驟、操作方法、物性測定和采樣方法與數量、樣品的分析與鑒定項目以及物、化探工作對測量工作及其它工作的要求與配合等
(七)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工作: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工作是礦產地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與礦產地質工作統一安排進行,其研究程度應能滿足普查、勘探階段的相應要求
有關具體工作任務、工作方法、工作量的設計,應視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而定
對于某些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礦區,按規定的工作量進行水文地質工作后,仍難以對礦坑涌水量作出定量評價時,應進行專門性的水文地質勘探,并設計一定數量的大口徑群孔抽水試驗或結合開拓方案與生產、設計部門共同進行放水、堵水試驗
但這種試驗的設計應在礦產工業價值和礦床邊界條件基本確定后才能進行
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礦區,如區內或鄰近有水文地質條件相類似的礦床水文地質勘探成果和礦坑排水量數據可以類比利用時,可酌情況減少水文地質工作量
本節應說明為查明工作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礦床開采技術條件以及供水水源所必須設計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項工作的布置和依據
按照有關規范的要求,說明水文地質測繪、工程地質調查、鉆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水文地質鉆探、抽水試驗、取樣(水樣、土樣、巖樣)、分析試驗、地表水與地下水動態觀測、氣象資料的收集與觀測、礦井水文地質調查等項工作的具體布置、技術要求、工作方法和工作量
當礦區發現有地溫異常的熱害區以及地下熱水和有害氣體時,應結合水文地質工作對地溫、熱水、有害氣體等進行初步調查了解
必要時,應作專門性的工作
(八)大地-地形測量及地質工程測量: 說明測量的目的、任務、已往測量工作的情況、各種測量技術工作、設計的要求和依據、工作部署
按有關規范(規程)要求,分別敘述大地測量(大地平面控制、大地高程控制)、地形測量、地質工程測量、制印等的工作部署、工作量、各項限差和精度要求以及需要具體說明的工作方法
(九)專題科學研究與室內工作 1.說明專題科學研究課題的制訂以及科研工作的具體任務、研究方法、工作量、工作成果及必要的協作配合等
2.說明野外工作階段及室內資料整理階段(包括地質報告的編寫與復制),需要進行的主要室內整理、綜合編錄、綜合研究工作的種類、內容、技術要求、工作量以及予期提交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綜合編錄成果
四、經濟、技術指標 根據設計的目的和任務、工作部署和各種工作方法的技術要求選擇儀器、設備與工具
同時確定人員配備與各種工作的經濟技術指標
(一)說明各種工作方法所需的儀器、設備與主要工具的類型、規格和數量
(二)根據工作區的具體特點及有關規范(規程)規定的指標,確定各種工作方法的生產的生產定額、勞動定額、材料消耗定額
計算所需各類技術人員、工人的數目及編組情況,各種主要材料的規格、數量以及電力需要量等
五、技術措施與組織管理 說明為保障設計任務的完成所采取的各種技術措施與組織管理措施
一般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保障完成設計任務和提高工作質量的技術措施和其它重要管理措施
(二)安全技術與勞動保護措施
(三)物資及水、電供應
(四)根據交通情況、物資供應條件及施工和生活需要,計算道路的建筑和運輸工具的種類、規格與數量
(五)根據隊的組織與工區分布情況,確定通訊聯絡方法及所需設備、機器的種類、規格與數量
(六)根據工作需要說明基站轉移方案
擬訂巖心庫、副樣庫等工地建筑計劃與施工計劃,并提出所需建筑材料的數量與規格
(七)按設計的全部儀器設備,計算各種維修工作量及機修設備的規格與數量
(八)說明住地、食堂、浴池、保健室等設置及改善職工生活與福利的其它措施
(九)列表說明整個設計所需各種裝備的規格與數量
(十)列表說明機構設置與各類人員的配備
(十一)計算整個設計所需的各種費用及全部費用
六、設計書的附圖、附表 設計書中應附的圖、表,視設計的工作性質和具體要求而定
一般應附圖件有: (一)普查設計的附圖: 1.1:20萬(1:10萬)——1:5萬(1:1萬)比例尺的區域地質礦產圖(附綜合地層柱狀圖、地質剖面圖); 2.區域地質研究程度圖; 3.交通位置及工作布置圖; 4.區域(礦區)物、化探成果圖; 5.礦區(礦點)普查要附較大比例尺的地質圖、剖面圖; 6.詳查設計增附設計勘探線剖面圖及代表性鉆孔設計予想柱狀圖
(二)勘探設計應附圖件: 1.交通位置圖;2.區域地質礦產圖; 3.礦區地質研究程度及工作布置圖; 4.礦區(礦床)地質(附工程布置)圖; 5.礦區物、化探成果圖; 6.礦區水文地質研究程度及工作布置圖; 7.設計勘探線剖面圖;8.豎井、斜井、平巷設計剖面圖; 9.代表性鉆孔設計柱狀圖; 10.專門水文地質鉆孔設計柱狀圖; 11.勘探砂礦時還應附地貌圖、第四紀地質圖; 12.各種必要的儲量予算圖件
上述附圖,有些可根據實際情況合并或作為插圖
主要附表有: 1.各類人員一覽表(按年度需要分列); 2.儀器設備及主要材料明細表(按年度需要分列); 3.各項實物工作量一覽表(按施工順序分列季、年度工作量); 4.各種費用予算表(按年度分列); 5.儲量予算表(按年度分列)
<
JTGT債權資產轉讓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