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曾經鄒城市萬融實業開發2022年債權資產,多少人與我一樣對三盛集團與三盛宏業傻傻分不清楚。
直到2021年底三盛宏業實控人被千萬懸賞后自首,這才像謎底被揭開了一樣:噢,原來這是兩家不同的公司。
三盛集團始創于1988年,以橡塑發泡等實業起家。2000年在福建開始試水房地產,其地產運營平臺三盛控股(2183.HK)于2017年在港交所借殼上市。
不過,同是地產業的三盛集團,日子也不見得有多好過!
近日,三盛控股(02183)公布,受疫情限制,2021年經審核年度業績將延遲至2022年6月30日或之前公布。而按照香港聯交所的規定,上市公司應于3月30日前公布上一年度的經審核業績報告。
在更早之前,也就是2021年下半年,三盛集團被爆料員工理財標債 兌付。
據鳳凰網旗下自媒體“風財訊”報道,三盛集團與員工簽訂高固定收益的《借款合同》,期限0-3-6-9-12個月,對應的利率高達8%-9%-12%-15%-18%不等,“固定付款日”為2021年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和2022年3月31日。
展開全文
借款理由也很簡單“因乙方經營需要,向甲方進行借款?!币曳綖椤案=ㄈ⒎康禺a開發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林榮濱。
林榮濱,2020年以58億元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992位,由其實際掌控的三盛集團,旗下擁有三盛科技、三盛健康和金融等平臺,以及兩家上市企業三盛教育(300282.SZ)和三盛控股(02183.HK)。
但到期后三盛集團目在2021年6月30日兌付了一次,剩余的款項遲遲未付。
在員工多番口頭溝通、線上溝通、書面溝通等要求盡快兌現理財產品后,三盛集團迫于內部輿論壓力,鼓勵員工采用85折“以房抵款”的方式兌付。
這件事本就遭到不少在職、離職員工的詬病,三盛集團在業內人士的口碑也急轉直下。
誰知3月又有幺蛾子出現。
三盛集團創始人之一林榮東,也就是實控人林榮濱的哥哥,起訴三盛控股擅自轉讓其持有的青島三盛投資25.5%股權、成都吉盛40%股權和成都三盛50%股權,尋求青島法院和成都法院判處被告承擔連帶賠償合計約14億元。
實際上,三盛控股2020全年凈利潤才8.51億元。
2021年公布的未審計凈利潤則更少,僅約6.66億元,歸母凈利潤5.99億元。
兩年的凈利潤都賠不起的感覺。
兩兄弟現今何以反目成仇,對簿公堂鄒城市萬融實業開發2022年債權資產?
要知道坊間一直傳聞,三盛的注冊商標圖案三瓣葉子是林榮東設計的:一瓣代表他的父親,一瓣代表自己,一瓣代表他的弟弟。
而說起兄弟兩人的創業史,也是典型的閩南家族抱團起家。
林榮東腦子靈活、有自己的想法,早年帶著弟弟林榮濱從塑料瓶蓋做起。攢到第一桶金后,又一起建立了泉州鳳山發泡鞋料廠,交由林榮濱做廠長。這就是后來向安踏、鴻星爾克、361度、喬丹等知名運動品牌的鞋材供應商。
生意越做越大之后,兄弟倆逐步轉型當地產商。
1999年,他們將目光瞄向了房地產,三盛控股成為閩系代表房企之路正式開啟。
2017年,為推動三盛控股借殼上市,林榮濱從劉鑾雄的弟弟劉鑾鴻手中收購利福地產,并著手將相關資產注入。不過,受制于聯交所對注入資產的禁止條款,直到2019年底,三盛控股才完成地產資產注入成為一家上市房企。
在這之后,林榮東不再以三盛集團董事長的身份示人。
取而代之的是林榮濱。
2019年下半年,在意氣風發的林榮濱主持下,三盛集團將總部遷入上海,并高喊“要在2022年實現雙千億,即總資產千億、銷售額千億”。將業務從福建大本營逐漸向長三角、山東、環京及華南等區域擴張。
可惜,出師未捷!
2020年三盛控股僅僅完成484億銷售額,與千億銷售目標相比差距非常大。
2021年更是遇上行業下行周期,多年來不惜高息舉債的三盛控股資金開始吃緊。
據了解,三盛控股賬面金融負債利息開支2018年為8.98億元,2019年為10.57億元,2020年飚漲至23.14億元,利息資本化占比達97.4%。
一般而言,大部分房企利息資本化率占比一般為70%左右,這個比例越高則說明周轉率下降得越厲害。
因此,三盛控股不得不走上甩賣資產回血的道路。
2021年9月,三盛控股旗下伯恩物業按下上市暫停鍵,賣身給萬科旗下的萬物云。
10月,對價4.17億元出售福州盛欣全部股權。
11月,合計對價6.2億元先后出售哈爾濱利福商廈、嘉標商廈(青島)。
同月,以高達12.5%的年利率向信銀資本配售7000萬美元票據。
然而,頻頻轉讓項目、高成本配售票據等一系列操作,三盛控股依舊沒能贏得投資人的心。
明星經理人“網紅總裁”馮勁義出走,曾經喊過的口號:2022年實現資產和規模均達千億,不知是否還作數?
三盛控股未來如何走向?拭目以待。